新聞資訊
制品油價如期下調 下流行業(yè)“跟漲”不“跟跌”
時間:2012-05-14 15:10:53信息來源:不詳點擊:391 加入收藏 】【 字體:
制品油價如期下調 下流行業(yè)“跟漲”不“跟跌”



  9日晚,國家發(fā)改委公布10日凌晨下調制品油價格。與以往上漲時頗多的抱怨相比,本次下調得到業(yè)界及百姓的充分一定。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fā)現,部分下流企業(yè)出現顯明的“跟漲”不“跟跌”或“跟跌不及時”的舉動,如何將油價定價調整得更加天真,使百姓從油價下調中切實獲得實惠,考驗著監(jiān)管部門的伶俐。

  預料之中的降價

  此次調價是繼去年10月以來國家發(fā)改委首次下調制品油價格。國內大宗商品分析機構生意社透露表現,此次油價下調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屬于預料之中,這次調價反應特別很是快,知足條件立即降價,而下調幅度也基本到位,接軌了國際市場。

  國家發(fā)改委公布于5月10日凌晨下調制品油最高零售價格,幅度確定為汽油330元/噸,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24元和0 .26元。這是制品油價格年內首次下調,而此前已連漲2次共計900元/噸。

  隨著油價下調,不少城市的93號汽油售價跌破8元,重回7元區(qū)間。降價新聞宣布后,百姓普遍透露表現支撐認可。車主徼老師透露表現,曩昔“傷不起”的油價終于下調了,確實值得喜悅一下,盼望往后能夠更加及時、天真地調整油價。

  不過,也有剛加完油的車主透露表現痛惜,北京一出租司機高師傅透露表現,本身剛加了四十多升油就聽說要降價了,早知道等一天再加了。記者走訪發(fā)現,與歷次調價新聞宣布后加油站內的熙熙攘攘相比,此次加油站門前都格外恬靜。10日凌晨左右,記者來到北京宣武門附近的一家加油站,這里也顯得格外冷清,僅有一位車主在等待零點過后加油。

  此次調價是繼去年10月以來國家發(fā)改委首次下調制品油價格。國內大宗商品分析機構生意社透露表現,此次油價下調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屬于預料之中,這次調價反應特別很是快,知足條件立即降價,而下調幅度也基本到位,接軌了國際市場。

  國家發(fā)改委透露表現,3月20日國內制品油價格調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呈現震動下行態(tài)勢。截至5月9日,國內油價掛鉤的國際市場三種原油延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比3月20日下跌4%,達到國內制品油價格調整的邊界條件。根據現行國內制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家決定及時下調國內汽、柴油價格。

  白領魯娜對記者透露表現,前幾天聽說油價要降了,沒想到真能降得這么及時,不過照舊感覺降的沒有漲的多,而且其它相干行業(yè)如出租、航空客運等是否也能夠隨之一路降價。

  下流企業(yè)“跟漲”不“跟跌”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fā)現,雖然制品油價做出了及時調整,包括出租、航空公司等在內的一些下流行業(yè)歷次調價較慢,態(tài)度也總是“跟漲”不“跟跌”。

  以出租車的燃油附加費為例,伴隨著國際油價的攀升,一些地方的出租車燃油附加費也追隨著大幅提拔。今年年內,北京、大連、深圳、廈門、昆明等多地已經上調燃油附加費。深圳市更是漲到了4元,成了全國出租車行業(yè)收取燃油附加費最高的城市。

  然而記者發(fā)現,多次跟漲的出租車燃油附加費卻很少出現下調。以北京為例,2011年4月和2012年3月北京市分別兩次進步燃油附加費,目前超過基價公里(3公里)的乘客必要交納3元燃油附加費,已占到起步價10元的30%。記者查閱相干統(tǒng)計發(fā)現,自2009年征收燃油附加費開始,國家發(fā)改委曾多次調整制品油價格,其中包括兩次價格下調,而燃油附加費只漲過兩次,從未有過下跌。

  除此以外,航空燃油附加費也出現了類似題目。以800公里以下標準為例,從2009年11月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恢復征收以來,800公里(含)以下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從20元/人一起漲至80元/人,而下調卻屈指可數。

  專家認為,下流行業(yè)應更天真地表現出油價的轉變,無論漲跌,均應及時調整價格,做到公平透明,避免百姓利益受損。

  除此以外,油價也成了不少企業(yè)漲價的托言,但凡與制品油相干的行業(yè)都想借助油價上漲實現漲價目的。今年2月、3月制品油價格兩次上調之后,市場旋即掀起了一股漲價潮。食用油、日化產品、奶粉等民生用品相繼出現漲價征象,其中一條緊張緣故原由就是制品油價格的上調。

  而同樣的征象也出如今去年制品油調價時期。在2月和4月制品油價格上調后,國內物流企業(yè)相繼調價,日化用品也有一輪漲價潮。雖然漲價潮背后有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長等多種因素,但油價上調成為了企業(yè)調價時宣稱的緊張理由之一。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貿易經濟系主任洪濤說,制品油調價后通常會引起一系列價格的變動,但是每每是漲價以后相干產品會敏捷提價,降價以后卻反應遲緩。這種“跟漲不跟跌”、“漲多降少”的征象很不正常。

  制品油定價機制仍有改動空間

  制品油此番降價,雖讓不少老百姓感到喜悅,但也有人對于新的制品油定價機制未能推出感到遺憾。專家認為,如何使國內油價轉變真實反應成本變動,而又不過分沖擊百姓生活和企業(yè)生產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題目。此外,制品油相干下流企業(yè)應增強自律,避免盲目漲價賺“黑心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間副秘書長陳永杰認為,自2009年制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以來,國內油價已與國際接軌,基本解決了煉油企業(yè)高油價進低油價出的題目,推動了煉油行業(yè)穩(wěn)固發(fā)展,但還可以更加天真。

  他認為,應改動單純按照國際油價確定國內油價的辦法,將國內石油生產成本價同一考慮進去,按國際油價與國內石油生產成本價的綜合價格,確定國內原油和制品油價格。這既可避免國內原油搭車國際原油漲價,也可避免國內原油與國際原油一樣成為推動國內物價上漲的緊張因素。同時,改動對石油企業(yè)現實財務成本的核算監(jiān)督辦法,推動石油企業(yè)進步國際油價消化能力,嚴酷控制石油企業(yè)借國際油價上漲之機夸大國內石油上中下流各個環(huán)節(jié)其它方面的成本水平,避免將國際油價漲價因素完全甚至“加成”轉嫁到國內,推高國內物價水平。

  因此,他建議將國際“三地”22天平均價格漲跌4%作為國內油價調價窗口,改為按每月現實進口油價的平均價格漲跌3%作為國內油價調價窗口。國際油價波動超過肯定幅度,可每月一調,否則不調。如許做既可避免我國現實進口油價與國際石油價格的誤差帶來的矛盾,也可讓社會對油價調整有更加明確、可見的預期。

  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舒早霞則建議縮短調價周期,使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進一步接軌,從而削減謀利囤油機會。此外,當油價過高時,可以下調相干稅費,以削減民眾負擔。目前我國加在制品油上面的稅費價格相對德國等一些國家高出不少,因此要削減油價上漲可能帶來的通脹壓力,可以適當減稅。

  對于企業(yè)跟風漲價,洪濤說,盡管價格剛性題目是客觀存在的,企業(yè)價格轉變不能過于頻繁,但起碼應該做到上下波動,而不是一味的單邊向上浮動。企業(yè)要賺“良心錢”,不要賺“黑心錢”。當成本降低到肯定程度時,應該要在價格上有所反應。

  洪濤說,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搭車漲價、跟風漲價等舉動的襲擊力度。同時,及時宣布市場信息,增強指導,進步信息的透明度,使一些所謂的漲價理由不攻自破,控制由于制品油價格上調引起的盲目漲價舉動。(經濟參考報)

(編輯: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