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鄧聿文小心十二五開局之年的GDP大比拼
時間:2011-01-17 09:45:18信息來源:不詳點擊:440 加入收藏 】【 字體:

  短缺經濟學創(chuàng)始人科爾奈在中國的一次演講中曾指出,過高的經濟增加并不值得炫耀,必要防止陷入“經濟增加狂熱癥”,偶然候經濟增加放慢一點并不是壞事。科爾奈之言仿佛專為中國而講。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發(fā)改委主任張平就透露表現(xiàn),根據迄今為止各地已經發(fā)布的“十二五”時期GDP增加目標,除少數(shù)東部沿海省市出于“轉體例”的緣故原由下調了增加目標外,相稱一部分省區(qū)市定下了GDP總量翻一番的目標。

  張平是從能源消費的角度發(fā)出這一針砭箴規(guī)的。按照張平的說法,“十二五”我國能源總量也許在40億噸標準煤左右,實在難以支持經濟翻番的需求。而全國多數(shù)省份經濟增加目標定得過高,沒有充分考慮相干環(huán)保、能源、資源的承載能力等題目,從目前能源發(fā)展水平來看難以實現(xiàn)。

  應該說,張平的這一針砭箴規(guī)提示得特別很是及時。今年是“十二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又恰逢建黨90周年,中國向來有所謂慶典經濟,各方面、各部門、各地區(qū)“大干快上”、發(fā)展經濟的勁頭也就很足,熱情也就很高,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假如不伴以發(fā)展體例的變化,照舊靠政府投資、靠消費資源和能源,靠低廉的勞動力,靠如今粗放的這一套,“大干快上”的效果就是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引發(fā)經濟的周全過熱,推高物價,從而出現(xiàn)緊張的通貨膨脹,最后使經濟的再平衡義務更加艱難,國家的調控努力失效。

  這種可能性很大。對于發(fā)展仍是第一要務的中國來說,的確有需要使經濟保持肯定的增速。但是,這里的題目在于,這個增速肯定要與經濟的潛在增加率相適應。也就是說,要在資源、能源、環(huán)境以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所能承受的范圍內保持肯定的增速,如許才是合理和可持續(xù)的。超出了這一范圍,必會導致經濟中各種關系的周全嚴重,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要么因能量不足而最后失控,要么因忽然剎車而致車損。

  如今的情形是,因為尋求正當性的必要,某種程度上,我們不得不以GDP作為官員政績的考核標準和目標,如許也就使得地方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從地方作為局部而言,官員的理性選擇就是經濟增加越高越好,至于經濟高速增加帶來的一系列代價,如重復建設、盲目投資、環(huán)境被污染和破壞、物價上漲、貧富懸殊等,并不在地方政府的考量內,或不是重要考量目標。從國家來說,在這種考核體系體例下,也不可能要求、現(xiàn)實也無法要求地方官員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慮地方的事情。從而,在實際中必然導致各地的投資和GDP憋著勁要來個大比拼,你高我比你更高,完全陷入了科爾奈所講的“增加狂熱癥”。

  至于GDP自己,它不過是人類至今為止所能探求到的衡量各國經濟總量和增加速度的一個最不壞的指標而已。誠然,GDP有很多缺陷,如它不能衡量社會成本,不能衡量增加的代價和體例,不能衡量效益、質量和現(xiàn)實國民財富,不能衡量資源配置的服從,也不能衡量分配,更不能衡量諸如社會公正、快樂和幸福等價值判斷,但在沒有更好的指標得到世人的共同認可前,還得用它去衡量經濟的發(fā)展狀態(tài)。因而,關鍵不在GDP增加多高多快,而在通過一種什么體例去達到較高的增速,能否指導官員客觀、精確地對待GDP增速。

  由此來看,“十二五”開局之年要防止地方出現(xiàn)GDP大競賽,固然有需要通過某種行政手段,將地方制訂的過高的GDP增加目標壓低,但根本還在于適時啟動收入分配體系體例等多種體系體例的改革,以使政府政績的正當性不只表現(xiàn)在經濟增加這一壁,從而改變用GDP作為考核官員的重要指標。同時,減少政府職能,縮小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力度,培育和形成一種不依靠外延要素投入而寄托內在可持續(xù)的增加機制,以切實變化發(fā)展體例。僅僅在口頭上強調科學發(fā)展觀的緊張,是不可能遏制各地不時出現(xiàn)的“增加狂熱癥”的。(每日經濟消息)

(編輯: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