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電影衍生品與群體伶俐
時間:2010-05-05 09:33:12信息來源:不詳點擊:446 加入收藏 】【 字體:

  牛肉湯的湯也是菜

  電影衍生品交易所是否能成為電影制作方、發(fā)行方和投資方對沖票房慘淡風險的有用途徑還需時間檢驗,但其雛形—網絡游戲版的衍生品交易卻已經找到了本身的紅利體例。

  2010年3月是個熱鬧的電影之月。首當其沖的當然是一年一度的電影盛宴奧斯卡頒獎禮,《拆彈部隊》的成功折射出《阿凡達》的失落,凱瑟琳·畢格羅手中的小金人也足以讓前夫詹姆斯·卡梅隆憂郁上一陣子。不過,還來不及細心品味個中得失,媒體的焦點又轉向了新出爐的3D影片《愛麗絲夢游瑤池》—北美票房首周輕松力壓群雄,并成功超越《阿凡達》,成就了3D電影史上最高首周票房,上映10天的北美票房就突破2億美元,3周票房依然傲視群雄。

  緊隨厥后,兩家美國公司先后發(fā)布通知布告,宣稱各自旗下的電影衍生品交易所有望于3月尾、4月初通過期貨監(jiān)管部門的最終審批,推出以美國國內票房收入為標的的期貨合約。

  電影衍生品交易所最終是否能成為電影制作方、發(fā)行方和投資方對沖票房慘淡風險的有用途徑還有待時間檢驗,但起碼給了曩昔只能坐壁上觀的電影受眾們一個在電影產業(yè)里淘金的機會,也讓玩慣了假造版電影衍生品交易的玩家們有一個真金白銀的演練場所。而在此之前,電影衍生品交易的網絡游戲不僅早已擁有了一批熱愛電影的忠厚用戶,也找到了本身的紅利體例。

  電影票房證券化

  電影衍生品交易所的運作團體而言與大宗商品的期貨交易無異,而包括盤后清算與結算等在內的交易規(guī)則也將與發(fā)展完美的期貨與期權交易所保持同等。通常情況下,在電影上映前6個月,以美國國內票房收入為標的的期貨合約開始運作,每周通過最基本的拍賣情勢引入1至2個基于新電影的期貨合約,一旦拍賣完成,期貨合約就生效,并進入交易,一向持續(xù)到影片上映周圍后,期貨合約主動到期結算。

  按照預先的設定,1美元的期貨合同相稱于1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舉例來說,假如影迷看好即將上演的電影《魯賓遜》,信賴在羅素·克羅的魅力與演技感召之下票房能過1億美元,可以選擇買入價值100美元的響應期貨合約,一旦《魯賓遜》賣出了1.5億美元的票房,那瀏覽電影、愉悅精神世界的同時,影迷還順帶驗證了一下本身的眼光,賺進50美元。反之,假如覺得即將于6月30日全球公映的《暮光之城第三部:月食》票房體現(xiàn)將會不盡如人意,則可用舉措上的做空表達本身的觀點。

  然而,兩家即將推出的電影衍生品交易所中,只有Cantor Exchange是同時對機構投資者和小我開放的,另一家Trend Exchange則只許可機構投資者進場交易。對于機構投資者,他們的目標十分同等,使電影發(fā)行商、制片商和投資商得以“創(chuàng)造流動性,并對沖其日常經營運動的風險”,就如同任何大宗商品的期貨合約所起到的作用一樣。

  不過,從美國主流媒體至今對此事發(fā)表的評論來看,不少電影業(yè)高管對電影票房期貨的可行性心存質疑。其實這也并不難理解,畢竟,對處于電影產業(yè)鏈中的機構而言,提防財務風險的措施已經充足成熟和多樣化,更不用說票房期貨自己究竟是否能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還有待考證;而對小我來說,把看場電影的消遣與投資理財掛上鉤,理論上可行,但現(xiàn)實操作中又會有多少人樂意支出真金白銀?

  游戲版的“好萊塢交易所”

  實際世界中的電影衍生品交易所命運待考,不過,其雛形—電影衍生品網絡游戲卻早已風行。事實上,推出Cantor Exchange的金融服務公司Cantor Fitzgerald(以下簡稱CF)正是這款游戲的擁有者,而成功運營網絡游戲“好萊塢交易所(Hollywood Exchange)”的經驗在幫助其打造真正的電影衍生品交易所時更是提供了有效的借鑒。

  1996年上線的“好萊塢交易所”于2001年被CF金融服務公司收至麾下。作為一款免費的網絡游戲,每位玩家在“好萊塢交易所”注冊后還能收到200萬“好萊塢元”的假造本金,隨后運用這些本金自由買賣與電影、電視劇、演員、導演相掛鉤的股票、基金等各種金融衍生品,當然也包括了即將在實際生活中運行的電影票房期貨。游戲中電影股票的價格天然是基于票房體現(xiàn),而演員和導演的價格則是其近期參演或執(zhí)導的5部電影票房收入的平均值。

  眼下“好萊塢交易所”里最熱門的電影股票當屬《愛麗絲夢游瑤池》,自2007年11月尾“IPO”以來,其價格體現(xiàn)一向較為平穩(wěn)。進入2009年6月,隨著宣傳攻勢緊鑼密鼓的推開以及市場關注度的日益提拔,其股價緊隨票房預期的進步而上揚,到2010年3月5日全球上映時達到巔峰(附圖)。

  盡管只是假造的游戲,但“好萊塢交易所”的運作與真正的股票市場并無二異,或許更像一個讓影迷們練兵的模仿盤:玩家可以買入、做多看好的電影或演員,反之亦然,或者省力一點買入專屬時代華納或是專攻恐怖片的電影基金??傊?,玩家可以在不同的衍生品種類和不同的買賣對象中任意遴選,創(chuàng)建本身的投資組合。唯一的不同在于,“好萊塢交易所”是許可內幕交易的,而這些內幕新聞也恰恰是玩家做出買賣決定的緊張線索之一。

  因為幫助很大一部分影迷找到了一個釋放熱情的特別體例,且操作簡單—感愛好的玩家在填寫好簡單的小我信息后即可上線交易。因此,截至2006年,其數據庫中已經積累了超過60萬玩家的資料,天天處理約42000筆交易。此后,“好萊塢交易所”的玩家隊伍繼承強大,至2010年初已經突破了180萬。按照CF金融公司的構想,這部分人將構成即將面市的電影衍生品交易所的重要小我客戶群。

  群體伶俐的商業(yè)價值

  根據“好萊塢交易所”的統(tǒng)計,最厲害的玩家至今已經累積了137億“好萊塢元”的財富,而“好萊塢交易所”自身也找到了將這些假造財富轉化為真實收入的體例。和大多數的免費網絡游戲一樣,貼片廣告是其獲得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母公司CF甚至還行使“好萊塢交易所”的一套系統(tǒng)在英國創(chuàng)辦了基于電影票房收入的博彩營業(yè)。除此以外,向米高梅、時代華納和獅門(Lionsgate)等電影公司出售“情報”也為“好萊塢交易所”的運作提供了肯定的資金支撐。

  好萊塢“大腕”們之所以相中“好萊塢交易所”,其緣故原由不外乎有二。其一,“好萊塢交易所”的玩家絕大多數都是出于對電影的熱愛而關注這款游戲,他們是廣大電影受眾的最佳代表,專家、影評人的意見或許更為專業(yè),但真正為電影買單的正是“好萊塢交易所”玩家所代表的普羅大眾。這也直接導致了第二個緣故原由,經驗證實,“好萊塢交易所”的展望水平通常勝人一籌,從而形成了一個有用的“展望市場(prediction markets)”模型。早在《加勒比海盜2 :亡靈寶藏》上映前兩年,“好萊塢交易所”即展望其將大賣,并且,上映后首周1.356億美元的票房精準地位于1.107-1.386億美元的預估區(qū)間之中。而每年奧斯卡頒獎前,“好萊塢交易所”都會推出專門的期貨產品,由此獲得的得獎正確率在曩昔幾年中一向高于90%。

  “好萊塢交易所”所集結的群體伶俐也由此找到了其商業(yè)價值。正如詹姆斯·索羅維基(James Surowiecki)在其2004年出版的《群體伶俐(The Wisdom of Crowd)》一書中所言,“展望市場”模型之所以有其立足之地,是由于綜合了一組人的信息反饋,而群體的伶俐顯然要更高于群體中哪怕是最聰明的人的伶俐。這與抽樣調查的邏輯是同等的,并且, “好萊塢交易所”的玩家不是隨意抽樣的效果,喜好電影的共性讓他們所組成的樣本對電影公司來說更具參考價值。

  因此,有不少電影公司把“好萊塢交易所”的“展望市場”當作討論組和篩選等通俗市場調研運動之外的一項有用增補,幫助他們決定某部電影是否會吸引18-34歲的男性觀眾或是更受35歲以上女性的青睞,又或者采取怎樣的推廣運動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觀眾。另一方面,從時效性上來說,通常電影公司公布了開拍電影的計劃之后,“好萊塢交易所”該電影的股票就會立馬掛牌交易,而一樣平常的市場調研則多數在電影上映前的周圍才睜開,因此,給了電影公司更加足夠的時間來制定、調整推廣運動。

  有鑒于“好萊塢交易所”群體伶俐的價值,除了成功吸引電影公司為其埋單之外, “好萊塢交易所”還向其他行業(yè)的公司提供類似的服務,并以此來收費,幫助他們建立起本身的市場展望系統(tǒng)。從其官方網站披露的信息來看,接受這類服務的公司既有來自傳統(tǒng)的醫(yī)藥行業(yè),也有技術存儲等信息行業(yè)。

  事實上,作為一種調研體例,依靠于群體伶俐的“展望市場”早已在市場中擁有本身的一片寰宇?;萜展径嗄陙硪幌蚨际褂脙炔康摹罢雇袌觥蹦P蛠砦⒄{其市場運動,而一家名為Intrade的公司更是專業(yè)從事市場展望,涵蓋的營業(yè)內容從氣候、技術、娛樂到建筑、金融和政治無所不包。(新財富)

(編輯: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